tags: 病机 正邪
pages: 148
正气的强弱是决定发病与否的关键因素和内在根据。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前提和内在依据。故《素问遗篇·刺法论》
说:“五疫之至,皆相染易……不相染者,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。”邪气之所以能够侵袭人体而致病,是由于正气虚弱,故《素问·评热病论》
说:“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。”充分说明正气不足,是病邪侵入和发病的内在因素。《灵枢·百病始生》
亦说:“风雨寒热不得虚,邪不能独伤人。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,盖无虚,故邪不能独伤人。此必因虚邪之风,与其身形,两虚相得,乃客其形。”这些论述,充分说明了正气不足,是病邪侵入和发病的内在因素。
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作用体现体现于:
正气不足,抗邪无力,外邪乘虚而入,疾病因之发生;或正气不足,适应和调节能力低下,也易对外界的情志刺激 产生较为强烈的反应而发为情志病。
正气不足,调节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能力下降,易致脏腑气血功能紊乱,精气血津液的代谢失常,可产生“内生五邪”或病理产物而发病。或导致病理产物的积聚而引起新的病变。如《灵枢·口问》
说:“故邪之所在,皆为不足。”
若正气充盛,奋起抗邪,邪正相搏剧烈,多表现为实证;若正气不足,脏腑功能减退,精气血津液亏损,多表现为虚证或虚实夹错杂证。若正气虚衰,不能敌邪,邪气易于深入内脏,为病多重。因此,正气的盛衰不仅决定着发病与否,还与病证的深浅和性质有关。